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,现在公众号的流量构成,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。
订阅打开的比例持续下滑,就连朋友圈点开看文章的人也变少了。
但是,有一个来源的流量,却在悄悄增长——搜索流量。
来看几个例子:
一个做职场技能的公众号,3年前写了一篇《Excel快捷键大全》,现在每天还能带来几百阅读;
一个美食号,一篇详细的《红烧肉做法》,每个月搜索流量稳定增长;
就连我们自己的号,也明显感觉到,一些工具类、方法论类的文章,长期都有搜索流量进来。
这说明了什么?
说明公众号的内容,正在被重新定义。
以前我们写公众号,是在为“粉丝”写,为“订阅者”写。
但现在,我们更要学会为“搜索者”写,为“陌生人”写。
搜索流量的本质是什么?
是长尾效应,是需求匹配,是时间复利。
当你的内容能够持续解决某类人的特定问题,那么这篇文章就变成了一个“数字资产”,24小时为你工作。
相反,如果你的内容都是追热点、情绪发泄、或者自说自话的日记,那么很可能发布即巅峰,然后迅速归零。
搜索流量,正在惩罚那些不好好写文章的人。
它惩罚的是谁?
惩罚那些只想着10万+、却不在意内容长期价值的人;
惩罚那些标题党、但内文空洞的人;
惩罚那些只知道模仿、却没有自己思考和体系的人。
同时,搜索流量也在奖励那些认真创作的人。
奖励那些把一篇文章打磨到极致的人;
奖励那些不跟风、但有自己独特视角的人;
奖励那些愿意花时间研究一个领域、并系统输出的人。
那么,如何抓住搜索流量的机会?
我有几个建议:
1. 重新思考选题
不要只写“今天发生了什么”,要多写“永远有用”的内容。
比如,与其写某个明星的八卦,不如写《如何拍出好看的照片》;
与其写某个热点事件的评论,不如写《高效工作的7个习惯》。
2. 注重结构和关键词
写文章前,想想如果有人在搜索这个主题,他们会用什么关键词?
然后在标题、小标题、正文中自然地融入这些关键词。
但这不意味着你要做关键词堆砌,而是要让你的内容更好地匹配搜索意图。
3. 提升内容的“完成度”
什么是完成度?就是你这篇文章,是否彻底解决了读者的疑问。
比如写教程,是否每一步都清晰易懂;
写评测,是否涵盖了所有重要维度;
写观点,是否有足够的论据支撑。
4. 建立内容之间的联系
在你的文章中,适当链接到你写过的相关主题文章。
这不仅能增加读者的停留时间,也能让搜索引擎更好地理解你的内容体系。
5. 保持耐心
搜索流量不是立竿见影的,它需要时间的积累。
可能你今天写的文章,要三个月后、甚至一年后才会被大量搜索到。
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——它让你的努力具有了复利效应。
最后,想说:
公众号的生态在变,但好内容的价值永远不会变。
只是“好内容”的定义,正在从“吸引眼球”转向“解决问题”,从“即时满足”转向“长期价值”。
搜索流量的崛起,其实是在帮我们筛选出什么才是真正值得写、值得读的内容。
所以,如果你觉得公众号越来越难做,不妨换个角度:
不要只为那几千几万的粉丝写,开始为未来可能搜索到这篇文章的陌生人写。
写好每一篇文章,让它经得起时间的检验。
这不仅是流量的密码,更是内容创作者最长久的价值。


